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201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陆时秋选了第二进住进去。    “第一进住那十一个弟子。第三进往后都是孩子住的。”    囡囡和三丫没什么意见。    一行人动作麻利,忙活一整天,把院子收拾得妥妥当当。    三丫和二丫配合,做了一桌可口的饭菜。    大家累了一天,吃得分外满足。    吃饱喝足后,方永康带着他们回了城。沈青墨想要留下来帮忙,陆时秋把他轰走了,“你在这儿也帮不了什么,回去吧。”    沈青墨没奈何,只能离开。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帖经来自百度百科    第132章    比弟子先到的是木氏一行人。    他们从三月中旬就出发, 终于在五月初到了京城。    陆时秋来前让他们请镖师。没想到护送的人居然是渔民们组建的商队。    木氏见相公面色有异,立刻解释, “爹说请镖师要花大笔银子, 就让大哥他们来京城看看。”    陆时秋抚了抚额,老头子还真会省钱。    他招呼他们进来。    一百多口人拉着五十车货物, 挤得满满当当,陆时秋只能先让他们住在后面。    得亏现在还没开始收婴儿,要不然还不得吵着孩子。    陆时秋给这些人拿粮食, 陆时春拦住了他, “他们来前带了粮食。三弟,你不用管他们。你给他们住处,已经为他们省不少银子了,接下来就让他们自己照顾好自己吧。”    陆时秋也就不管了。让三个丫头准备饭菜。    木氏拦着不让, 非要自己来, 陆时秋却道, “这些日子都是他们做饭的。没问题。你还是赶紧把东西收拾, 别摆在院子里,不好看。”    木氏没奈何, 只能和陈氏一块收拾屋子。    陆时秋拉着大哥二哥以及四弟问起家里情况,重点是问陆老头和陆婆子。    两人现在也不出海,陆老头每天去看看滩涂,陆婆子在家养养鸡,日子过得相当自在。    陆时秋放了心,又问陆时冬走商吃不吃得消?    陆时冬面色如土。陆时春叹了口气, “四弟这身子骨还是弱了点。路上狠狠病了一场,上吐下泄,可吓人了。”    陆时冬也有些难为情。    陆时秋却道,“当官身体不好可不成。四弟平时要加强锻炼啊。”    陆时冬点头。    “那你走这一路,有什么感悟呢?”    提起这事,陆时冬就有话说了,这一路上,每到一处城镇,他都要用心观察当地民生如何。其他人去打听当地土地产,他就到茶楼里喝茶。一般这种地方,读书人是最多的。他们在政事上懂得比普通老百姓要多一些。听得多了,陆时冬也受益良多。    陆时冬把自己在路上写的几篇时政文章拿给陆时秋看。    陆时冬弱项就是时政。长时间待在底层,他的政治敏感度远远低于其他学子。    但是这几篇文章明显有了提升,陆时秋指了里面几处小瑕疵,让他改改,又赞道,“四弟这趟没白走。这几篇已经大有进步,接下来要多多努力。”    陆时冬自个也觉得这一趟没白来,亲耳听到三哥夸赞,他心里有些小得意,面上便也带了几分欣喜出来。    四人说话功夫,三个丫头很快张罗好一桌饭菜。    四荤四素,配着大米饭,香喷喷的,吃了一路干粮的三人,闻着都馋了。    陆时秋见他们答非所问,便也不再废话,邀请他们过来吃饭。    大家边吃边聊。    明天还有要事要办,三兄弟也没喝酒。唠嗑后,就各自回房睡了。    陆时秋问起家里两间院子,木氏从包里掏东西,“我原本照你的意思卖出去。可公爹不让,说家里已经给宏一买了个院子,宏三,宏四,宏五都得买。所以就把那两个院子买了。”    陆时秋也没放在心上,“也行。”他问道,“柳大姐怎么来了?她不是在苏家吗?”    木氏叹了口气,“人家是一家子,你让他们分隔两地合适吗?大丫心善,让柳大姐跟着一块来了。”    “那大丫咋办?”陆时秋有些坐不住了。    “没事,大丫说她会重新买个婆子。”    陆时秋放了心,“也行吧。”    木氏递上鞋子,摸了摸鞋面,“这是大丫让我带给你的。说是以后不常见,一次给你做了五双。”    陆时秋接过来,拿了一双套在脚上,下地走了走,大小正合适。这孩子手艺越来越好了。    “我走前一晚,这孩子来看我,哭得那么伤心。我以前总说她心思重,没想到她居然哭成那样。”木氏一想到,他们以后都要在京城生活,大女儿再难见到。她就控制不住难过    陆时秋坐到她旁边,握住她的手,“她现在过得好吗?以前她不是什么事都喜欢憋在心上吗?怎么会哭那么厉害,是不是有人欺负她呀?”    木氏摇头,嗔了他一眼,“你懂什么呀。女人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