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旌旗_第150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50节 (第4/4页)

权,以绝后患。

    把自己的安排和吴国太一说,吴国太也点头同意了,老太太没什么政治智慧,想问题比较简单。在吴国太眼里,李重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女婿,就算翻脸出兵广陵,顶多是要点土地罢了,也不会六亲不认到要孙权性命的地步。

    于是孙策里就安排孙权去广陵上任了,孙权也不是傻子,知道自己人单势孤,立即请示母亲,想要带几个人去广陵协助自己处理政事。

    出乎孙权意料的是,孙策非常痛快的答应了孙权的举动,孙权要求的张昭张纮兄弟、陆逊、潘璋等人一同调到广陵上任,孙权大喜之下却不知道,此时孙策已经有了将这些和孙权关系密切之人一网打尽的心思。

    壮士断腕,不外如是!

    孙策高高兴兴的赶到广陵,立即大刀阔斧的整顿军务民政,本来孙权就是枭雄之姿,再加上手下还有张昭正阳的名臣,陆逊这样的名将相助,短短的一个月时间,被李重和孙策视如鸡肋的广陵县就焕然一新。

    转眼间到了阳春三月,刘备和孙策的争斗再次发生变化,周瑜依旧和刘备再大江之上僵持,孙策却已经有了一些反攻的能力,并且趁着春水泛滥之际,在余暨县外大败张飞,斩杀了近三千荆州兵卒。

    但刘备这次却吸取了教训,耐性十足,也不管战况如何,就和孙策死磨硬打。刘备坚信,孙权这颗棋子一定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。

    和孙策设想的一样,为了表达对盟友的支持,到了三月,李重果真命令张辽出兵广陵,攻打孙权。

    当然李重也不是雷锋,没必要为了孙策兄弟拼命,于是张辽只带了五千兵卒,装模作样的杀奔广陵。说是出兵,实际上张辽真没把孙权放在眼里,这次出兵在张辽眼里就是春游和拉练的综合体。

    嗯……顺道还能在广陵郡抢点粮食,刚进过一场大饥荒,曹操和李重还没缓过气来呢,徐州的情况稍好一些,但也只能做到自给自足而已。

    实际上李重和曹操这一冬天也没闲着,曹操追得马超到处逃跑,李重几乎派出了所有的骑兵扫荡草原,几乎将漠北异族悉数灭绝,在史书上留下千古……咳咳……骂名。

    对于孙权来说,这是他第一次领兵作战,对上的又是张辽,所以孙权不免有些心有戚戚。张昭和张纮都是文臣,对于行军布阵并不在行,所以指挥全军抵抗的责任就落到了陆逊身上。

    必须补充一下,孙权也不知道陆逊的军事素质如何,只是二人经常相互讨论兵书战阵而已,可以这么说,孙权和陆逊都是纸上谈兵的选手。

    第三百三十九章出茅庐陆逊建功

    现在孙权手中大约有五千兵卒,守住广陵县是绰绰有余的,可是孙权却不想死守广陵,这不是战术的问题,而是政治问题。如果孙权不想和孙策争夺东吴的政权,或者说孙权的野心小一点,孙权一定会稳守不出的。

    攻难守易这是每个将领都知道的事情,换成任意一个将领守城,都会采取防守反击的方法,击败张辽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。

    但孙权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,必须要赌一次,赌陆逊能击败张辽。孙权相信,如果自己能击败张辽,那么自己招揽人才也会更容易一些。

    这很正常,在这个年代,声名是很重要的东西,可不像现在,只要领导说好,哪怕是当官当到万人唾骂也没事!当年曹操要不是孤身刺杀董卓,哪有那么多文臣武将去投奔他。

    张辽一路上走走停停,停停走走,终于在三月初七这一天过了高邮县,和领兵前来的陆逊在中渎水右岸相遇。

    这是一场可以写进教科书的遭遇战,双方都没有后顾之忧,高邮和广陵都不是靠三千兵卒就能攻破的,双方都没有后方不稳的问题。天时、地利、人和这三方面双方也都一样,兵力和装备也相差无几。

    陆逊初次领兵,面对的又是张辽这样的猛将,自然要以守为主了。

    交战的第一天,张辽带兵出阵挑战,陆逊派潘璋迎敌,潘璋那是张辽的对手,不到二十回合,就被张辽杀的节节败退。陆逊见势不妙、又叫张承(张昭之子、字仲嗣)上前助战,这才堪堪敌住张辽。

    三人都没有死战的心思,打了几十回合就各自回营了。

    回到中军大帐,陆逊就开始苦思破敌之计了,见到张辽的勇猛,陆逊立即就放弃了和河北兵卒硬拼的想法。现在自己手下就张承、潘璋两员大将,可两个人加起来也就和张辽打个平手,人家张辽手下还有曹性、李丰(袁术降将)等人呢。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