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旌旗_第180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80节 (第1/4页)

    所以说李重和曹操现在都是逆贼,是天然的同盟关系。

    第二个就是刘备的人品问题了,反复无常,这个反复无常不是指背盟败约什么的,曹操和李重也经常翻脸不认人,但那只是战略需要,可以归结到上兵伐谋这一类型里。

    可是刘备不一样,刘备反复无常就真是人品问题了,背叛公孙瓒,背叛袁绍,背叛曹操,背叛陶谦,背叛刘表,劣迹斑斑,数不胜数,试问,谁敢和这种人合作。

    也许会有人给刘备辩解,说陶谦的儿子和刘表的儿子都属于废物类型,没有辅佐的价值,刘备反客为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,这个理论纯属扯淡。

    别人不说,就拿诸葛亮来举例子,在士族之中,诸葛亮算是一个异数的,对汉室朝廷比较忠心。

    但看看诸葛亮的名声是怎么来的,诸葛亮的名声不是来自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那是吹嘘,实际上史书对诸葛亮的评价是长于内政,短于谋略,诸葛亮能名传千古主要是因为诸葛亮鞠躬尽、瘁死而后已的精神。

    刘备白帝城托孤,对诸葛亮说过:(刘禅)能辅则辅,不能辅君当自立之。反正就是这个意思,但诸葛亮并没有废掉刘禅,而是忠心耿耿的辅佐刘禅,北伐曹魏,最后身死五丈原,留下一声叹息,千古美名。

    但如果诸葛亮真的废掉刘禅,自己登基称帝会有什么情况出现,诸葛亮的名声就会直落千丈,甚至会在司马懿之下,最起码,司马懿打赢了战争,而诸葛亮输了。

    这不是危言耸听,诸葛亮的情况和司马懿是一样的,都是权倾朝野,辅佐一个废物,诸葛亮没篡位,而司马昭篡位了,这就是差距,这就是诸葛亮有千古美名,而司马懿则不褒不贬,甚至稍显厌恶的主要原因。

    刘备也是一样啊,你可以学诸葛亮,辅佐刘琦啊,刘琦死了还有刘琮,都死了两个人还有儿子,还有孙子。刘璋不也是一样吗,刘备入蜀可是打着帮助刘璋的旗号的,你可以尽心辅佐刘璋的,刘璋死了也有儿子的啊!人家也是汉室宗亲,而且是正统的汉室宗亲,不像刘备是个失去爵位的外室。

    但刘备没有,这就是人品问题。

    所以李重和曹操都信不过刘备,各个方面都信不过刘备,曹操敢把曹丕送到李重手里当人质,但绝对不敢送到刘备手里当人质,这就是差距。

    第三百九十一章分脏的时候到了

    但是知道归知道,向宠可不敢直接说出来,要知道汉室宗亲的身份可是刘备的骄傲。至于人品问题向宠更不敢说了,向宠也不是傻子,自己找死有意思吗?

    刘备也没希望能在向宠这里找到答案,发泄过后,刘备也清醒过来。不就是中计吗,这对刘备来说很正常,比这恶劣的情景刘备见过多了,眼前的状况还吓不倒刘备,刘备立即下令:马超不用追赶赵云和魏延了,速速回来助战。

    刘备很清醒,选择也很正确,马超手中有一支精锐骑兵,无论是用作断后还是支援江州,能力都没问题。虽然在支援江州上时间有点来不及,可刘备也没有别的选择,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。

    马超接到军令以后,立即调转行军路线,开始回转。

    本来马超还留下一点人马断后的,但回军之后,马超才发现,赵云和魏延一点追击的意思都没有。

    虽然有些奇怪,但马超也顾不得多想了,督促着军队加快行军,没过两天,一天尘土的马超就回到刘备的大营。

    自从马超回来助战以后,李重的战况就不怎么顺利了,这很正常,掐着指头算一算,精兵猛将都被李重调到徐州去围攻张飞,李重手下只有郭淮等小将挑大梁了,他们的能力还差一些。

    刘备不敢急于撤军,李重跟得太紧了,如果不能击退李重,刘备根本就没办法渡江。

    荆州那边,刘备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,就是丢了江州,丢了临江、鱼腹,陈到固守江陵的局面了,但无论如何,刘备也不能在这里被李重打的全军覆没。

    至于张飞,刘备一点奢望都没有,张飞能脱身回到江东刘备就满足了。

    在马超回来之后的第三天,刘备和李重大战了一场,这一次刘备没吃亏,马超的兵卒早就恢复过来了,带领荆州兵卒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战斗,逼退了李重的围攻。

    不胜不败,对于荆州兵卒来说,已经是个不错的结果了。但刘备不知道,李重的心思早就不在这里,而是飞到徐州战场了。

    刘备有点过度重视李重,实际上就算刘备不把马超召回来断后,李重也不会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