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百二十三章 关门接兵(下) (第1/2页)
把四百六十名降倭送到京城,是要担巨大政治风险的。 在此之前,不是没有降倭入关,但那都是以炮灰形式直接发往宣府、大同以及蓟镇的。 直接送往京师的也有,且还都是被俘的日军军官,人数有六十一人。这六十一人的命运是被皇帝交付所司正法,命砍头颅传送天下。 除这六十一名日军有幸踏入大明帝都外,其余被俘降倭及逃来倭人不是为矿工苦役,就是为炮灰,命运稍好的恐怕就是刘铤帐下那几百倭丁了。 刘铤是私藏降倭,以家丁名义带在身边,并且这些降倭在西南平播战事中表现杰出,才换得了明朝安身之所。 除此之外,大明内地再无任何降倭存在。 因而,冒然将降倭送到京师重地,还一次就四百多人,说实在的,即便杨镐身为辽抚,心里也不免打鼓。 接到便宜学生书信时,他对答不答应还是很踌躇的。 答应吧,怕担风险。 这种事可大可小,要是御史风闻往大了说,他杨镐会很麻烦。 不答应吧,这便宜学生虽说舍人不干了,但摇身一变成了太监,侧面说明这便宜学生与宫里关系更近一步。 如果皇帝和贵妃不看重他这便宜学生,岂能将出海重任交于他呢。 杨镐可是走贵妃这条线方得起复的,他可不愿因小失大。 再说,他那便宜学生也对得起他这老师,半个月前,皇帝已经允准麻贵调任辽东总兵。 只待麻贵一到,杨镐便要发起土蛮之役,这是他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,酝酿了好一阵了。 事实上,麻贵调任和魏良臣没有半点关系。 他倒是想替杨镐帮忙,可刚一入京就惨痛“掉鸟”,土蛮炒花部和麻贵的事压根没顾得上说。 完全是万历本人的意思,或许万历也觉得辽东的将领是时候要换一批人了,要不然李成梁的影响太大。 宽甸六堡的事,万历还是有很大意见的。 选来选去,也就是和李成梁同样资格老的麻贵能够镇得住辽东了。 杨镐左右为难时,在魏福记有一份大干股的蒋方印出了主意,说不如让魏良臣自到关门接人,这样,就能两全齐美了。 关门之外,是辽抚的事,出了事杨镐兜。 关门之内,是魏良臣的事,或者说是宫里的事,和他杨镐又有什么关系。 杨镐采纳了这个主意,一纸公文将本安置在沈阳中卫的降倭调拨精壮,计得四百六十人发遣关内。 名义是备海。 原因是他的便宜学生是海事太监。 海事太监征调降倭备海,自是再合适不过。 良臣很兴奋,十分的高兴,他等这一天可是等了好长了。 “快,随咱家去关门!” 迫不及待就出了办事处,让小田他们赶紧随他去山海关。 杨镐这封信不是走的八百里加急,而是普通驿传。因此时间上算起来,降倭这两天也能赶到关门。 这些降倭可是魏公公做东亚海霸王的基础,当真是看重的紧。 这会去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