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14节 (第3/4页)
了这一天!”李重用力一拍桌案,哈哈大笑道。这些天来,李重一直按兵不动,等的就是这个机会,制药马超能拖住曹操,自己就可以再次出兵青州,和夏侯惇曹仁决战了。 只不过现在李重心里有些不确定而已,现在已经是建安五年十二月,马上就要到建安六年了,历史进程已经被李重这只小蝴蝶搅动的混乱不堪,李重用以克敌制胜的先知先觉也没有了作用,他真不知道马超到底能不能杀的曹操狼狈不堪,现在看来马超依然是哪个马超,曹操依然是那个曹操。 李重也想过帮助马超干掉曹操,但李重左思右想之后,发现自己还是无计可施,鞭长莫及。 曹操击败马超用的是离间计,离间马超和韩遂之间的关系,这个计策可以说是无解之计,李重再厉害也控制不了人心,马超和韩遂之间的裂痕不是李重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。 李重现在要做的就是联合孙策,攻杀曹仁和夏侯惇。 第二百五十五章一切为了时间 李重和孙策都是杀伐果断之人,几乎没经过什么扯皮的过程,双方立即达成协议,李重再次出兵历城,孙策和周瑜出兵下邳。 下邳只有臧霸带领两万军队驻守,对于孙策和周瑜这对黄金组合来说,真不是什么问题,无论在兵力、武将的勇猛、统兵能力、谋士的智慧上,孙策都占据绝对的上风。而李重这里就要困难得多,曹仁、夏侯惇、贾诩也堪称黄金组合,有李重忙活的。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,曹操还是更加重视李重一些。 这不是说曹操认为李重要比孙策的实力强,而是地理原因决定的,南船北马,孙策位处江南,骑兵上有天然的劣势。就算孙策占领了徐州、豫州,曹操也有信心,等自己缓过劲来,用铁骑将孙策逐回江南。 但是李重不同,李重占据了幽州、并州,士卒彪悍,有稳定的战马来源,能在野战中和自己抗衡,甚至……曹操认为,李重的军队素质已经超过自己的军队了。 建安六年(201年)春,李重兵出高唐,进攻历城。由太史慈带领一万兵卒为先锋,甘宁和廖化带领一万兵卒护卫粮草,李重自己带着四万大军为中军。 但这一次,李重却发现,曹仁和夏侯惇的战略极度出乎意料,在历城至高唐的官道上,曹仁设下十九道营寨,用以抵挡自己的大军。另外,夏侯惇带领三千精骑游荡在管道两侧,不停的骚扰侵袭。 连续攻克了曹仁的两座营寨之后,李重豁然发现,曹仁的目的并不是守住历城,而是耽搁自己进军的速度。 这并不难猜,如果曹仁将自己手下的三万军队分散开来,那么历城之内的守军不会太多,根本挡不住李重的六万大军。更重要的是,曹仁的防守并不是十分坚决,基本上曹仁的营寨一旦损坏严重,曹仁就会放弃死守,转而撤退到下一个营寨。 召集众人商议过后,李重很沮丧的得出一个结论,曹操已经有放弃青州的意图了,现在和自己比的就是时间。如果曹仁和夏侯惇能拖到曹操击败马超,那么曹操就会立即掉过头来和自己决战。如果夏侯惇坚持不到曹操击败马腾,那么曹操就会有选择的放弃青州。 总之,李重很气愤,他气愤的是曹操为什么不能一视同仁,为什么把曹仁、夏侯惇、贾诩都放到青州,而不是放到下邳和孙策死拼。 难道自己的人品不好吗?穿越者不都是幸运女神的姘头吗? ……历城和高唐之间的官道上,曹仁正和太史慈厮杀,刀光飞舞、枪影呼啸。 双方交战了上百招,曹仁败退回营寨之中,太史慈钢枪一指,近万大军呼啸而上,猛攻曹仁的营寨。 李重的兵卒像蚂蚁一样,蜂拥而上,一波又一波的攻打曹仁的营寨,不到一个时辰,曹仁的营寨就四处冒烟,摇摇欲坠了。曹仁见势不妙,呼喝一声,放火烧了营寨,用以抵挡李重的追兵,带着残余的兵卒逃之夭夭了。 占据了曹仁的第三座大营,李重立即停下进兵的步伐,因为李重发现,如果一个营寨一个营寨的打下去,没有半年时间根本别想打下十九座营寨,到那时候都是夏天了,怎么渡过济水都是问题。 简单的商议一下,李重决定再次分兵:太史慈带领一万步卒绕过官道上的营寨,南下渡过济水,直接攻打历城,再派赵云接替太史慈的位置,继续攻打曹仁。 李重这一手不算高明,但对于曹仁来说,却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